題名: | 投資人心理情緒;展望理論;STAR;技術指標;股價報酬率 |
作者: | 楊媚帆 |
貢獻者: | 經營管理研究所 |
關鍵詞: | 投資人心理情緒;展望理論;STAR;技術指標;股價報酬率 |
日期: | 2008 |
上傳時間: | 2011-05-05T05:46:11Z (UTC)
|
摘要: | Fama(1970)提出效率市場假說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認為在投資人行為是理性的假設之下,市場有其效率性,股價未來走勢無人能預測,投資人無法藉由資訊從市場上獲取異常報酬,然而,Kahneman and Tverskey(1979)提出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及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作為人們在面對不確定性下從事決策的模型,來解釋傳統預期效用理論與實證結果的分歧。 由於投資人並非完全理性,致使實務上,部分投資人以透過程式交易方式使投資行為趨於理性,進而陸續開發出許多交易操作模型,試圖降低人為交易的不理性決策干預,以建立最佳化的股票交易模式,惟程式交易參數條件亦由人為主觀設定,未有一客觀的設定標準,人為的不理性干預仍然存在。 再則台灣股票市場結構長期處於高散戶比例,投資人心理情緒變動深刻影響股價指數的變動。有鑑於此,本文首次將展望理論之價值函數的觀念應用於股票報酬預測模型,採用股票技術指標作為投資人心理情緒之代理變數,試圖以非線性的STAR模型(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 model)求出投資人心理情緒的多空轉折點,作為程式交易參數之設定標準,以科學化的方式建構報酬最佳化交易模型,研究發現,經樣本內回溯測試及樣本外預測結果均顯示:在心理線PSY與相對強弱指標RSI兩項門檻值之上,獲得正報酬比率為100%。 |
顯示於類別: | [經營管理碩士班] 學位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