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飲食代表著一個地方所呈現的文化,它能明確地代表一個國家(例如:日本的壽司、韓國的泡菜、越南的河粉等等),或是一個地方(例如:萬巒豬腳、深坑臭豆腐、嘉義火雞肉飯等等)。透過農產品所組合而成的美食背後,傳遞著當地農民與土地深厚的感情與信仰,然後逐漸形成地方特色,成為吸引人的飲食文化。然而,「飲食文化」卻是一門不容易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理解的課程。除了飲食本身的概念太過平常之外,文化也是個抽象的名詞。有鑒於此,本研究以逆向思考概念「從餐桌到產地」,向在地的住民與土地傳達我們的尊敬之心。因此,本研究以110年10月2-3日萬巒鄉舉辦的可可文化產業節作為教學事件場域。萬巒鄉離學校很近,且可可(巧克力原料)是屏東近年來熱門之農業產品。社區文化觀光課程,除了可以實際結合社區產業活動之外,學生也可以有機會實際了解農產品對於社區文化的重要性,對於教學實務課程之執行有正面的效益(具體提升學生對於農村社區文化之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