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872/3785 (76%)
造訪人次 : 3440353 線上人數 : 4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MUIR
美和學報
--36卷1期(106/05)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MUIR
‧
管理
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美和學報
>
36卷1期(106/05)
>
Item 987654321/3680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680
題名:
清末恆春縣義塾之探究
作者:
王淑慧
;
蔡明坤
關鍵詞:
恆春縣
;
義塾
;
開山撫番
日期:
2017-05
上傳時間:
2019-05-08T07:39:06Z (UTC)
摘要:
清末恆春縣義塾的設置是因應開山撫番政策而產生的,當時被官府列為推動撫番事務的要項之一,目的在訓迪番童,使其漢化,進而影響原住民社群,有利於官方管理,以維持臺灣治安。光緒元年(1875)開始設置義塾,數量為十六所,分布於響林等地區,之後陸續有增減。惟歷經數任恆春縣令的辦理,卻因塾師敷衍塞責,甚至包攬詞訟、勒索束脩,以及塾師按月來縣課考致令塾童學業荒廢、教授科目及方法不適合番童所需、要求來縣城集中上課的不便等諸多缺失,最後致使番童逃歸部落,就讀人數稀少,徒然耗費巨資,義塾成效不彰,此亦為晚清官方在恆春地區推行撫番事務未能成功的因素之一。
顯示於類別:
[美和學報] 36卷1期(106/05)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7清末恆春縣義塾之探究(1875-1895).pdf
1273Kb
Adobe PDF
1798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M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