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Indolicidin胜肽抗腫瘤活性與作用機制之探討 |
作者: | 劉至一 |
关键词: | Indolicidin;抗菌胜肽;蛋白質體學;作用機制 |
日期: | 2019-01-31 |
上传时间: | 2019-02-12T05:47:27Z (UTC)
|
摘要: | 一般對於癌症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合併採用上述方法。然而,這些治療方式之預後並不理想。此外,這些治療方式可能對人體健康細胞與組織產生危害或副作用。因此,找出更好的治療方法或適合的藥物將是醫藥界重要的課題。
抗菌胜肽之生物活性包括抗細菌性、抗黴菌性、抗寄生蟲、抗內毒素、抗病毒、抗癌活性等。胜肽藥物具有易合成、易代謝、容易被腎臟清除及不易引起免疫反應,不易累積於特定的器官,故毒性及副作用低等優點。因此,近年來許多學者致力於胜肽藥物抗菌、抗腫瘤效益之研究。
Indolicidin,是由牛嗜中性白血球(Bovine Neutrophils)細胞質顆粒(Cytoplasmic Granules)中所分離出來的,結構屬於延展胜肽鏈(extendedpeptide) 結構,是由13 個胺基酸所組成的短鍊胜肽鏈(ILPWKWPWWPWRR),其特徵為疏水性胺基酸tryptophan含量相當多,另一個特徵就是indolicidin僅由六種不同胺基酸所構成。雖然indolicidin僅由六種不同胺基酸所組成但其抗菌範圍十分廣泛,對抗Gram-negative、Gram-positive 細菌和一些真菌類(fungi)亦有相當良好的效果,甚至可以抑制HIV病毒。
實驗選用不同濃度indolicidin衍生胜肽ILK7F89處理HCT-116細胞,藉由DAPI/TUNEL螢光染色分析及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c-labelled 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PI)雙套染色流式細胞儀來觀察細胞凋亡現象,也進行了粒線體失活致使細胞凋亡的蛋白質研究,我們利用二維電泳分析經ILK7F89處理後之HCT-116細胞其蛋白質的差異及透過LC/MS/MS分析蛋白質身分。實驗結果顯示,經過ILK7F89處理後確實會產生細胞凋亡現象,根據免疫染色分析法觀察粒線體相關蛋白質在ILK7F89處理後之情形,進一步推論經由粒線體失活途徑,造成細胞凋亡作用。 |
显示于类别: | [護理系] 研究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