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民健保自民國九十一年七月開始實施西醫醫院總額預算,實施初期各醫院在醫療服務量的策略上,如文獻報告一樣多採行衝量的策略。因我國的全民健保係單一保險人,掌控醫療服務的價格,幾年來除部分醫療服務項目進行價格調整外,幾乎是價格凍結。而總額預算係採上限制,故醫療服務的點值(unit price or point value)在年度結束後,經結算,點值如果下降很大,可能導致醫院產生虧本的情況,民國九十三年前後即產生這種現象。健保局為解決與控制整體的醫療服務支出、避免醫院醫療服務量不合理增加與點值大幅下降,於九十二年七月開始實施「醫院自主管理」,給予願意加入的醫院,依前年度的醫療服務費用,協商一個醫療服務費用的「個別醫院總額」額度(quota),一般俗稱「醫院小總額」。而另一方面我國全民健保每年每人醫療費用總額,年度的成長率是在年度開始前即確定,成長率約2 - 5%。各醫院間則是採行市場競爭以提升效率。在健保醫療服務費用的這塊大餅的分配上,優勝劣敗,因此各醫院必須增加競爭力以避免虧損甚或退出市場。
西醫醫院總額預算實施後,同期間我國醫院的數量還是持續下降,但多醫院體系的醫院數量相反的卻持續增加。文獻指出多醫院體系的形成是增加競爭力的方法之一,醫療照護保險人如健康維護組織(HMO)在服務的價格,通常給予多醫院體系的醫院較低的折價,亦即多醫院體系的醫院可以提高對健康維護組織的醫療服務的價格。我國全民健保的醫療服務價格全國統一,而且價格幾乎是凍結的情況下,各醫院健保醫療服務量的成長率是反映醫院競爭力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我國全民健保總額預算下,多醫院體系的醫院在競爭性的市場上,其醫療服務量的年成長率是否高於獨立經營的單一醫院,以間接推測在我國現階段的健保總額制度下,是否多醫院體系的醫院具有較佳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