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文目的在討論藝術本位的實踐特徵,如何想像文化創意教育中的教師角色、課程發展與研究。我們發現,當藝術視為文化創意教育的形式,學生於創作活動中參與文化再製與批判反思,作品可視為學生積極參與自我與社會現實聯繫的建構過程。論述策略上,以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政策為背景,批判職業取向的大學教育論述,並將藝術視為文化創意教育的基本主題,闡述藝術如何影響文化創意教育的實踐,進而提出「藝術本位」的觀點,說明教學方法論的意涵,提供有別於職能導向的人才培育論述,想像以藝術本位的文創教育之實踐樣貌。本文認為,在大學的文化創意教育應猶如藝術活動,學生從完成作品中培養美感與轉化情感與社會議題的能力。由於創意關係到社群評價,因此著重自我形塑與發展的社群評鑑。學校與教育工作者生產的是能開展創作活動的場域。就藝術本位觀點來看,儘管不同科系對文化創意的聚焦內容有所差異,但課程應是一組以創作導向的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符號的生產文本(文創產品)與非文本(聯繫外界社會關係與價值),教室則是調適社會現實(現有職業)與自我願望(想像的混搭)的「角色建構場」,多模式素養則構成文化創意的基本與進階的能力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