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872/3785 (76%)
造訪人次 : 3442392      線上人數 : 79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MU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1224


    題名: 膝關節前十字韌帶關節鏡手術後復健計畫及肌力恢復情形探討-以兩位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不同位置球員比較探討為例
    The Analysis of the Rehabiliation Program and the Recovery of Muscle Strength after the Knee Arth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Player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Taipei Men’s Soccer Team Two Player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s an Example
    作者: 吳明憲
    關鍵詞: 足球;前十字韌帶;等速肌力測試;復健計畫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1-09-28T02:56:27Z (UTC)
    摘要: 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是足球運動最常見的運動傷害部位之一,也造成很多足球運動員提早離開足球場。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足球選手自發生十字韌帶撕裂或斷裂接受膝關節鏡電燒手術及韌帶自體移植手術。從術後重建到復健計畫之完整流程,希望能提供給未來有類似傷害球員一個參考。研究對象為二位現役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隊員,一位為一般球員,另一位為守門員。其年齡平均為24歲,平均身高174 cm,體重74 kg,平均足球經驗為17年左右,因在某次練習及比賽中感覺到膝關節疼痛,至醫院檢查發現為前十字韌帶二級以上撕裂及斷裂,故本研究嘗試分析其斷裂之可能原因及各項復建計畫功效。研究主要結果得到:
    一、造成其前十字韌帶斷裂之可能原因有二:一為前十字韌帶受到外力的直接撞擊,如 與球員直接撞擊或因爭球時被其他球員踢斷。二為前十字韌帶過度牽扯,如脛骨相 對股骨過度前移、脛骨相對股骨過度內轉及膝關節過度伸展等動作皆有可能造成前十字韌帶斷裂。
    二、在角速度60 deg/s伸展時最大力量與最大力矩部份平均進步了約27%,離心收縮進步的幅度與向心進步的幅度相似。在角速度60deg/s屈曲時,最大力量與最大力矩部份平均進步了約9%。在角速度180deg/s伸展時,最大力量與最大力矩平均進步了約17-19%之間。整體而言向心收縮進步幅度比離心進步的幅度還要大。在角速度180deg/s屈曲時,最大力量與最大力矩平均進步了約7至9%,因為股二頭肌與臀大肌(大腿腿後肌群)主要是負責屈膝的動作,此一結果可能是由於手術復原後沒多久或復健計畫執行不完善,造成腿後肌群的肌力尚未完全恢復或是腿後肌群的訓練不足,故無法應付快速時的屈膝動作。
    三、在HQ比值部份,不管是在60deg/s與180deg/s,或是最大力量與最大力矩方面,復建後期的數值皆較復健前期的數值大,可見得股四頭肌群的訓練是有達到效果的。然而在復健前期之180deg/s時,可能由於十字韌帶傷口尚未完全復元或是股四頭肌的肌群的肌力尚未完全恢復,造成股四頭肌的肌力不足使得復健前期之HQ比值小於1;由於復健的效果造成股四頭肌的肌力有恢復及增加,使得復建後期之HQ比值大於1。
    四、手術後復健初期主要目的為減少手術後的腫脹、痛楚,並盡量增加膝關節活動幅度,開始從事股四頭肌的伸展和簡易抬腿復健動作。復健中期主要為加強肌肉的鍛鍊及柔軟度,並開始進行平衡感及本體感覺訓練。復健後期主要是針對足球專項的平衡及敏捷度訓練並提高受傷球員的運動耐力及阻力訓練,同時針對個別球員所進行的專業性運動而作出特殊性的練習,做為重回足球場上的準備。
    顯示於類別:[運動與休閒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fulltext.pdf膝關節前十字韌帶關節鏡手術後復健計畫及肌力恢復情形探討-以兩位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不同位置球員比較探討為例4943KbAdobe PDF89檢視/開啟


    在M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